首页

艾丝情侣主第二部

时间:2025-05-30 01:40:27 作者:博物馆里“画”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 浏览量:24408

  中新社济南5月29日电 题:博物馆里“画”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

  中新社记者 赵晓

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,在2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,“沉淀”了哪些仪式感?

  端午节前夕,中新社记者探访山东博物馆,从古画、年画中寻迹“花样”节俗。

  在文物鉴赏室,山东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馆员鲍艳囡向记者展示清朝大臣蒋溥所绘的《天中五瑞图》。只见1米多长的画轴在桌面缓缓铺开,从上至下,蜀葵、菖蒲、石榴花、枇杷、蒜头错落有致地“伸展”,左下方的粽子凸显端午主题。

5月28日,在山东博物馆,鲍艳囡向记者展示清朝大臣蒋溥所绘的《天中五瑞图》。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

  “这幅画的核心是避疫驱邪,以‘五瑞’镇‘五毒’。”鲍艳囡介绍,在中国古代,“午”与“五”相通,端午节习俗多与“五”相关。节后湿热,蛇、蜈蚣、蟾蜍等“五毒”活跃,古人便把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等“五瑞”摆于室内或佩戴身上。它们既是祥瑞之物,也能入药防病。

  与蒋溥同时期的书画家薛怀,曾以端午节为主题创作《天中瑞物图》。画中不仅有艾草、蜀葵等端午节风物,还增添引路蝙蝠的形象。“‘蝠’谐音‘福’,画家借此渲染节日氛围,寄托‘福自天来’的美好祝愿。”鲍艳囡说。

  作为传承2000多年的民俗大节,端午节是文人画家笔下的“常客”,也是民间艺人刻印年画所钟爱的题材。据文献记载,早在宋代,中国民间已开始流行端午节悬挂钟馗、张天师画像。这类画像多以木版年画的形式展现。

  钟馗骑驴祛邪魅、张天师挥剑驱“五毒”……山东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馆员孙芳从馆藏文物中精选6幅端午节主题年画,逐一解读其中内涵。“这幅张天师画像用红色线条勾勒,源于古人认为朱砂红具有驱邪作用。画中题词众多,‘祈福保安’四字点明此画用途。”

  现场展示的苏州桃花坞年画《端阳喜庆》画幅最大,场面壮观,展现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。

5月28日,在山东博物馆,孙芳展示苏州桃花坞年画《端阳喜庆》。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

  “中国南方水多,适合赛龙舟;而北方陆地多,有拉露水等习俗。”孙芳说,端午节是个仪式感拉满的节日,其习俗既有地域性,也具系统性,涵盖祭祀礼仪、饮食文化、体育竞技、卫生保健等各方面。

  在孙芳看来,尽管各地过端午节的形式不一,但思想根源一致,始终围绕“阴阳平衡”的理念,以祈福、保安、驱邪为核心主题。“从深层看,端午习俗与中国古代历法、阴阳五行息息相关,强调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,反映中国人‘天人合一’的哲学观念。”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金砖国家喀山媒体对话会举行

“虽然(第)十二师正处于发展跨境电商的起步阶段,拥有区位资源、产业基础、政策叠加等优势,但当前还存在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、同质化市场竞争加剧、政策性财政支出承压等瓶颈制约,(第)十二师区块将抢抓风口、乘势而上,着重从完善政策体系、优化营商环境、复制推广新模式、培养引进人才等方面着手,依托龙头企业,推动自贸试验区(第)十二师区块创先争优走在前列。”王辉说。(完)

多措并举帮扶就业困难群体

截至目前,黄河干流龙羊峡、刘家峡、万家寨、三门峡、小浪底五大水库合计蓄水为309.90亿立方米,比去年同期多28.69亿立方米。

【杭州亚运会】全红婵夺冠后比心:感谢观众加油助威

沉浸式亲子演艺大秀《飞象星球》首演:在“象往之地”与象共遨星际

趵突泉涌、鹊华烟雨、明湖泛舟……走进位于济南市的山东良友富临大酒店的文化长廊,墙上带有岁月痕迹的济南八景图片分外醒目。该酒店董事长李明安在接受采访时说,酒店的泉城宴分别对应济南八大景,一菜一景观。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,可领略泉城的山水风光。同时,泉城宴还根据李清照的词句和词牌,一菜一词牌,这种融泉韵、水韵、食韵于一体的新体验模式,把游泉城、赏名泉、品泉水融于经营之中,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济南泉水文化的绝佳方式。

2017年至2023年,矿井在自然减员37.2%的情况下,通过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,人均产值提高13.49%,持续增强了矿井减人、增安、提效发展能力,让安全生产由“人治”走向“数治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